窗簾在墻布行業的風靡,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意外,早在許多年前,墻布企業就有意入主窗簾,只是礙于鞏固本業根基,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切入口,于是便只能在門外觀望。但隨著疫情和墻布銷量的見頂,這反倒是為墻布企業推開了這扇門。 表面上,墻布企業貌似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增量,甚至不惜被寄予厚望。然而,兩年過去了,窗簾依舊只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遠沒到能獨擋一面的階段。 在如此情形之下,墻布企業迫切需求一塊能迅速撐起整片大局的增量業務,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地打起了藝術涂料的主義。 2018年,藝術涂料的意外走紅,讓彼時的不少墻布同行開始變得警惕起來。甚至有多家頭部企業,不惜連夜趕往佛山窺其究竟,然而這樣的熱度并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墻布企業各種頻繁的線下招商活動給沖淡了。 對于剛剛集體切入“品牌”的墻布企業而言,一切熱度都不過是紙老虎,并不能構成實際性的威脅,起碼短時間內的傷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最關鍵的還是要跑馬圈地,從一眾同行的手中爭奪這塊市場蛋糕。 然而,藝術涂料的漲勢卻遠遠超乎墻布人的預期,根據當時各地經銷商反饋的信息說:“墻布的高端客群時常被藝術涂料截胡,尤其是別墅客戶,它既解決了別墅轉角的一些裝飾問題,在視覺上也能給人一種大氣又有藝術的視覺觀感。” 如果說,這僅僅只是個別地區的個別品牌間的零星現象,那么在2019-2020年間,西南市場多數墻布門店更換門庭或兼營藝術涂料品牌的現象,則引起了諸多同行的高度警覺。2020年初,彩泥產品問世,以墻布作為基底,打造出外觀、手感均可媲美藝術涂料的布面紋理,這在渠道端瞬間被引爆。只是很可惜,這樣的產品效應曇花一現,之后便又淪為價格戰的犧牲品。 “現在藝術涂料的整體份額其實是不大的,國內純藝術涂料品牌的銷量大多數也就是在兩三千萬之間,年銷量在六千萬以上的已經算是比較優秀了。但是,現在的藝術涂料就像早期的墻布,有許多的工藝問題還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解決。譬如施工,就依舊存在著很高的門檻。雖然很多品牌從產品本身入手,將各種高難度的肌理產品全部換成簡約的素色產品,但其實并沒有解決施工的問題,只是暫緩了這個周期而已。一旦施工問題被解決,藝術涂料的增速很有可能超越早期的墻布。”一位長期扎根一線的墻布從業者分析道。 在2020末,曾有涂料媒體針對藝術涂料的消費趨勢以及趨勢做出了一項調研,發現藝術涂料的主要消費群體為以20-30歲以及30-40歲的“中堅階層”。其中,二線省會、三線以下城市人群占比稍高,以60-150㎡中小戶型及150㎡以上的別墅為主。為此,該媒體還得出“藝術涂料的春天來了”的結論。 對此,也有傳統涂料企業負責人表示認同,談道:“其實非常認同這個觀點,藝術涂料十幾年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就是從起初人們對藝術涂料不太認知,到現在的人人都知曉的這樣情況。包括國內一些大的涂料企業,嘉寶莉也好,立邦,還有三棵樹等我們認識的這些涂料企業,也開始搶占藝術涂料這個賽道。這勢必就會對未來市場以及消費服務產生巨大影響,無形之中就會拔高服務門檻。所以,很多中小企業為了快速的生存下去,就會瘋狂的去招商,包括一些貿易公司,不斷的會引進一些國外的品牌。這時候,倘若我們不具備或還沒有完善的服務體系的話,前面招進來的客戶,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就會立馬被別的品牌給截胡掉。” 對于墻布企業來說,不管是品牌運作還是對終端門店的幫扶,相對而言,是有一定先發優勢的。但問題是,納入藝術涂料是獨立運營還是合并經營?是代理國外品牌經營?還是自己親自下場肉搏?尤其是隨著運營類目的越來越多,誰是主業?誰又是副業?如何權衡好個中關系,將直接關于墻布企業未來三兩年的整體走勢。 對于許多墻布人而言,未來終究只是未來,如何度過眼前的難關才至關重要。 也許,每一個未知的未來,都能在企業當下的種種決策里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