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整裝”這個概念,是我們在談論整裝時常常聽到的。持有“個性化整裝”概念的人往往認為:標準化的整裝是為剛性需求準備的。中高端家裝消費,標準化的整裝就遠遠不夠了,所以需要“個性化整裝”。 從“個性化整裝”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其背后的三個基本假設:一是“整裝”應該是標準化的,否則就不會有“個性化整裝”一說;二是純粹的“整裝”是為低端家裝消費準備的,追求的只是性價比;三是個性化整裝要比(標準化)整裝更優。 估計行業內95%以上的朋友都會認可“個性化整裝更好”的論斷。于是,整裝發展走著走著,就都開始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了。 奇怪的是,我們傳統家裝運營本來就是100%個性化的,整裝發展所代表的是標準化方向。怎么整裝發展卻又開始朝著個性化方向發展了呢? 一個基本邏輯是:既然個性化要優于標準化,那么我們就個性化好了,為什么還要辛辛苦苦地做標準化的整裝呢? 而事實是,我們正是因為傳統家裝的個性化道路走不通,才開始走標準化的整裝發展道路。為什么走著走著卻又走回到個性化了呢? “個性化整裝”究竟是一種更優的整裝模式?還是意味著我們又回到了個性化發展的老路上去了? 在對“中高端整裝必須個性化”的錯誤認識進行分析時,我談到我們首先必須從整個泛家裝行業運營結構優化的角度來認識整裝。當前我們行業所面臨的變革,其實質就是基本消費需求驅動下的行業重構。這個行業重構的核心,則是從傳統的單品類經營模式向多品類集成經營模式轉變。 對正確認識整裝而言,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為什么整裝的多品類集成經營模式必須要走標準化的道路? 其實傳統家裝材料單品類經營模式下,也存在著多品類集成,比如說傳統家裝運營模式中的“全包”和“全案”服務模式,它們就是個性化的。 所以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就變成了:整裝與傳統家裝中的“全包”和“全案”有什么本質差異?為什么我們不可以做“全包”或“全案”而要做整裝呢? 這就涉及到整裝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標準化的整裝運營要比傳統家裝運營中的“一站式”服務(全包或全案)具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高的運營效率。 首先來分析用戶體驗。我們都知道傳統家裝運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家裝消費者深受其害。關鍵的問題是:產生傳統家裝消費諸多弊端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是:是傳統家裝一對一個性化的運營模式。因為是個性化服務,所以無標準可言,所以無論是價格、材料品質、施工交付質量還是工期,都是無法進行比較的,都是不確定的,都是不透明的。所以,家裝公司或各類家裝人士都可能(實際也確實如此)利用這個個性化不透明的機制,來侵害家裝消費者的利益,為自己謀利。 一句話:個性化信息不透明的傳統家裝運營機制,是導致傳統家裝消費用戶體驗差的根本原因。 或許有人又會問:我們現在通過數字化系統的控制,實現了“一房一價”的確定性,而且還承諾“零增項”。這樣不就解決傳統家裝用戶體驗差的問題了嗎?為什么還要做標準化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標準化的整裝將帶來更高的運營效率。 因為是標準化,所以從家裝材料的生產、到家裝材料的多品類集成供應鏈運營管理,再到與家裝消費者的溝通以及達成交易、再到家裝材料的多品類集成送貨上門和施工交付服務,每個環節都能夠節省大量的成本,從而大幅度提升家裝運營效率。 家裝運營的競爭,其本質是運營效率的競爭。 或許還有人問:個性化服務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難道個性化服務不是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嗎? 這是一個錯誤的感知。 眾多家裝公司的設計師,絕大多數本質上只是能夠掌握設計軟件的銷售員。他們工作的KPI是簽單轉化以及提升客單價,而不是真正的設計水平。所以,在“個性化服務”的幌子下,掩蓋的是普遍平庸的設計水平。 傳統個性化家裝服務,使得家裝設計平庸化了。 我把提供個性化家裝服務的家裝公司比作是什么菜都能做的餐館,設計師就是餐館的“全能”廚子,他們可以根據家裝消費者的口味來配菜并烹飪??墒?,是一個專做牛肉拉面的面館做出來的牛肉拉面好吃,還是由這些號稱什么菜都能做的“全能”廚子做出來的牛肉拉面好吃呢? 另外,兩者的價格又會有怎樣的差異呢? 如果消費者只是想吃一碗牛肉拉面,他會去什么菜都做的“個性化”餐館呢,還是更愿意去一家牛肉拉面館? 最后這個問題,揭示了未來家裝市場競爭的新格局。 |